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活智庫】讓消費者不用腦便愛上產品 你有被「多巴胺設計」俘虜嗎?

大家可有留意,在商店貨架上愈來愈多產品換上色彩明亮、大膽醒目的字款和悅目圖案的包裝設計?這種以視覺刺激,令人有快感的「多巴胺設計」風格,原來在悄悄觸動我們大腦的「獎賞機制」,令人不經思考而霎時對產品產生「愉悅」和「滿足」的感覺。

圖片: JoeBens /Fast Company.com

何謂「多巴胺設計」?

「多巴胺設計」(Dopamine Design)有其科學根據,其運作原理與人體腦部的神經傳遞物質多巴胺有關。多巴胺的重要功能是令人有動機去獲得獎勵,激發大腦「獎勵迴路」(reward pathway)的運作。在追求獎勵的過程中,不用運算,也不涉邏輯思考,我們會得到快感。例如當我們很想品嚐一樣食物、或者在社交媒體的帖文獲網友「讚好」時,大腦會分泌出多巴胺,令我們去尋求更多的快感。

「多巴胺設計」採用搶眼元素,不單為了傳達美感,而且是一種心理「觸發器」。根據「神經美學」(neuroaesthetics)的理論,當我們看見鮮明的顏色和特別的形狀時,大腦皮層負責調控視覺的區域會發出訊息,令腦部分泌多巴胺,從而令我們產生「振奮」、「享樂」和「滿足」的感覺。「多巴胺設計」包裝就像在呼叫:「這件產品很有趣,很平易近人,買它就對了。」

ChobaniCore朱古力和乳酪在2017年推出的新品牌設計,被視為是「多巴胺設計」源起的案例之一。這種設計與當時以科技感為重的主流設計風格截然不同,不少品牌隨之爭相仿傚。
ChobaniCore朱古力和乳酪在2017年推出的新品牌設計,被視為是「多巴胺設計」源起的案例之一。這種設計與當時以科技感為重的主流設計風格截然不同,不少品牌隨之爭相仿傚。

時代變遷的產物專家指出,「多巴胺設計」風格的出現,與消費者價值觀的轉變有關。在千禧年代,消費者講究貨真價實,他們的消費決定取決於產品的來源,生產過程是否符合道德操守等等資訊,當時的包裝設計的功能是說故事,傳達品牌的「誠信」,藉以打動消費者。隨着數碼化急劇發展,資訊爆炸,人們投放在一件產品或一個廣告的注意力變得愈來愈短,購買的決策過程也愈來愈快。「多巴胺設計」的特色是搶眼,牽動人的情感,提供「快速」和「不費勁」的體驗,與滑手機世代的行為模式非常匹配。「多巴胺設計」建基於「極大化主義」,主張「愈多愈好」(More is More),相信加快決策速度可以獲取更多。

《財富》雜誌今年九月曾刊登文章介紹有關「多巴胺設計」風格的家居裝潢。 Helen Sellwood, @baliol.house
《財富》雜誌今年九月曾刊登文章介紹有關「多巴胺設計」風格的家居裝潢。 Helen Sellwood, @baliol.house
不少以年輕人為對象的汽水品牌都採用了「多巴胺」設計風格,廣告色彩繽紛和幾何圖案,予人有活力的感覺。
不少以年輕人為對象的汽水品牌都採用了「多巴胺」設計風格,廣告色彩繽紛和幾何圖案,予人有活力的感覺。

為難自己所得的快樂才是持久的快樂

Dr Anna Lembke 指有成癮問題的人,有半數是環境因素,如吸毒、滑手機等所致。 圖片來源: Boris Zharkov/The Observer
Dr Anna Lembke 指有成癮問題的人,有半數是環境因素,如吸毒、滑手機等所致。 圖片來源: Boris Zharkov/The Observer

美國史丹福大學雙重診斷成癮診所主管Dr Anna Lembke專注研究多巴胺與成癮問題。她提倡大家用修行的思維,代替依賴電子產品「尋歡」。「做一些具挑戰性的活動,如跑步,用室溫水沖涼、閱讀哲理書籍,或者與陌生人交談,我們經歷這些活動後所得的滿足感和愉悅更加持久。做難事,是活出人生意義的最好方法,能夠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幸福感。」她在其著作Dopamine Nation提出,智能手機是現代的毒針,而社交媒體是毒品。「滑手機尋求快樂愈來愈容易,但全球的抑鬱症個案在過去三十年有增無減,我們在無止境地騒擾自己,追求一蹴而就的快感,而極少專注在長時間的任務或進入具創造性的心流狀態。」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