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踏入2017年幾天,很多人都在興致勃勃期許新一年的突破,滿肚計劃,希望自己在這一年會變得「不一樣」,例如做多運動、吃得更健康或是活得更快樂。
然而,有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一人在一月第四個星期已經放棄目標!倫敦商學院組織行為學教授派路特拉(Madan Pillutla)甚至指出,放棄訂立新年願望可以免卻重蹈錯誤的覆轍,可能令人活得更健康快樂。為甚麼人類總是難以達成自己訂下的新年目標?教授分析箇中原因。首先,當期望過高、設下過多的限制,結果反而越容易放縱自己;其次,經歷了一次失敗後,通常需要較長時間來重新實踐目標,有時候會等到下一個月,甚至是下一年;第三個原因,因一次沒有遵守目標,當成全盤失敗,最後一整年的目標便會付諸流水。
就讓我們「對症下藥」,綜合心理學專家、行為學專家和科學家的意見,找出實現新年目標的妙方。
目標要切合現實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講師迦納(Benjamin Gardner)專門研究人類行為轉化,他指出實踐新年目標的最大敵人是訂立了不切實際的目標。例如,一個從不做運動的人想要每星期花五天在健身房鍛鍊半小時,成功機會就很渺茫。要訂立切實可行的目標,首先問問自己心底裡最想改變的是甚麼。心理學家指出,人必需有一個從自身出發、且強而有力的原因,才能令人願意和有能力作出行為上的改變。
實踐要循序漸進,訓練意志力
好了,訂好了新年目標,便可以向著目標進發,但切忌急躁。以剛才說的上健身房為例,若一星期上三次健身房是終極目標,你可由一星期上一次健身房作起點。為甚麼要這樣?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心理學家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告訴你:「意志力好像肌肉一樣,可以透過不斷鍛鍊而變得更強壯,而有強大意志力才可以幫助你成功改變行為!」迦納教授亦指出,若你以「活得更健康」作為終極目標,你更應該選擇一些易於實踐的行為,例如多飲水,作為良好生活習慣的第一步。待這些小目標成功了之後,你便可以再踏前一步。例如,要求自己每周運動一次。這樣一步一步,你便鍛鍊得更有意志力,目標便可達成。
困難要預先演練,作好心理預備
紐約大學心理學教授戈勒斯特(Peter Gollwitzer)進一步「唬嚇」我們:只有強大意志力並不足以令你贏在終點線!戈勒斯特教授提醒大家,要預先想好將有可能阻礙你達成目標的困難,並設定「如果,則」的應對計劃。例如,你想好了要利用幾個周末安靜在家讀完一本書,但你將可能收到好友的一通電話,找你去郊遊。戈勒斯特發現,若一個人預先想好了可能出現的困難,加上運用「如果,則」應對計劃,便能提升達到目標的成功率。因為「如果,則」應對計劃幫助我們不用花費精神去作出臨時決定,令行為變得更自動化和自然,慢慢培養成為習慣。
承諾要堅持,自然成功在望
牛津大學教授克羅克特(Molly Crockett)則提醒大家,放眼將來和謹守承諾有助你戰勝誘惑,克羅克特的研究指出,當人想到所許下的承諾時,腦袋會自然想及美好將來,同時自我控制能力亦會提升。
戈勒斯特教授每年也會為自己訂下新年目標,他微笑道:「我訂好了目標,預視到可能遇見的困難,又想好了應對辦法,我便知道我會輕鬆達成目標。」
一年伊始,「活一番」祝願大家好好過日子,每年都一樣,一輩子都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