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學校不是監獄,是容許並接受學生犯錯的地方──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副校長劉天明分享與年輕人相處之道

於4月30日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開放日,劉天明(左二、藍衣)與同學表演即興舞蹈。
於4月30日香港兆基創意書院開放日,劉天明(左二、藍衣)與同學表演即興舞蹈。

文、圖:活一番、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編按:當年輕人感到灰心失落時,如果願意與家長或老師傾談,情感上會得到支援。但是,雙方怎樣才可建立信任關係,讓青年人有心事的時候,願意傾訴呢?

不少認識劉天明老師的人都觀察到,身為副校長的他,與同學特別的親近,大家都樂於在他面前做回真正的自己。且看他分享師長與年輕人的相處之道。

劉天明: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副校長,「創意藝術文憑課程」及表演藝術科統籌,主要任教現代藝術史及通識科。曾參與策劃多個本地舞蹈演出,為民族舞導師及註冊瑜伽導師。

4月30日適值創意書院開放日,新生舊生聚首一堂。與天明訪談的兩個小時之間,有數十位學生主動走過來與他聊天,暢談近況。可以看得出,這位副校長確實非常「親民」。「我希望在學校營造一種打開的、放射出去的能量和氣氛。」天明說。

2006年開校的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致力推動高中教育的創新和多元,為年輕人開創研習藝術、設計與媒體的學習空間。從「主流」角度演繹,大部分學生未能適應初中課程的既定模式,繼而轉到這裏尋找另類的發展空間。說得直接一點,他們入學之前普遍經歷了不少挫敗與否定,大都需要重建自信心。

創意書院的辦學宗旨,就是給學生提供不同的選擇。「老師最大的責任,在於捍衛學生表達自己的空間,讓學生不會看扁自己。事實上,香港大部分家長和老師都會看扁學生,大部分學生都會看扁自己。」

TM3

怎樣與年輕人建立互信關係?天明與我們分享了他的經驗,好讓老師和家長作為參考:

把權力欲徹底放下

在學校裏面,老師其實擁有頗大的權力,例如可以決定學生頭髮的長短、可否染髮、穿甚麼樣式的鞋子等等。當中毋需解釋,只不過因為學生必須服從老師。不少老師也會陷入迷思,往往把學生是否聽話、能否跟得上學業,作為量度學生成就的指標,而骨子裏老師的想法可能牽涉權力與虛榮:我的教學方法棒不棒?我作為老師有沒有權威?

天明經常聽到學生家長如是說:「到了這個年紀,我也沒辦法了,管不住孩子!」其實,為何要去管呢?這句說話背後的意思,很可能是「無辦法要求子女順應我的期望做事」。

近年,教育局也強調教學相長(teaching & learning),這個原則,其實也適用於親子關係。放下自我(ego)是重點,年輕人的成就,不應與老師和家長的個人榮辱掛勾。說到底,師長的角色只是協助者,也毋須給自己過多的壓力,要為所有問題提供答案;應該要做的,是讓年輕人發現和認識自己,尋找人生的路向。「老師要真心的相信每個(學業成績欠佳的)學生,都可以是出於污泥的蓮花。」

TM4

不要束縛年輕人,讓他們做回自己

「學校不是一座監獄,它是容許、接受學生犯錯的地方!」天明如是說。學生在求學時期犯錯,老師應該學習接受,重點是要讓學生知道外面的世界對犯錯的接受程度不同。犯了錯,要適時改過。理想的校園生活應該讓學生忠於自己,在老師面前不介意講出最單純的夢想,甚至表現自己軟弱、醜怪的一面。每個人認為重要的事情各有不同,都應該得到尊重。「有不少同學坦言畢業後想當明星。老師不應馬上就批評這些想法不設實際,我的做法是聆聽,若覺得學生沒有客觀的條件當明星,我也會坦白的告訴他。」

IMG_9226

「期望」根本沒有意思

現今的數碼時代瞬息萬變,整個世界的結構都在改變。師長對年輕人將來從事的工作常有期望,但根本不可能預測到十年後,甚麼工種最吃香。「所以成年人真的不要再自以為是了」,應該做的,是鼓勵青年人多親近大自然,培養和平的心、感恩心。「說到底,教育與宗教對靈性發展的強調,是很接近的,談的都是價值的追求。」

 全人教育與Teach Less

「老師的責任當然不局限於教好自己的科目,我們不應執著於課堂時間,課室外面每一分鐘的交流,都可以是教與學。」他又提出teach less的概念:一個小時的課,老師授課十五分鐘,把餘下的四十五分鐘留給學生討論,「因為同學討論比老師講課更重要。」當然,老師須適時予以引導,深化討論,但不應該以老師為中心,家庭教育亦如是。

先從自己的故事說起

發現同學鬱鬱不歡或有心事的時候,天明會先問:「有甚麼話想跟我說嗎?」若對方說沒有,他會問:「你介不介意聽我說話?」然後開始講自己的故事,憶述怎樣從挫折與悲傷中走出來,在過程裏引導或刺激學生表達自己。作為師長的,先鬆開自己的一些規範,從最沒相干的話題開始,例如最近在做些甚麼?看了甚麼電影?「若對方有興趣聽,自然會表現出來,沒興趣聽亦然。在交談的過程中,像拔河般慢慢模索該如何進退。」

讓情緒受困擾的人感覺到旁人理解自己的感受,又或者世上有其他人正在面對同樣的困境,自然會產生支援的力量。當然,家長及老師也須培養對別人情緒的敏感度,否則容易傷害對方。

TM5

劉天明推薦近期ViuTV的節目《經緯線》,其中一集講述芬蘭的學校教育,當中「沒有競爭,也有進步」的信息,很有啟發性。

《走進東.西教室》之<芬蘭 學習快樂>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