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善用非暴力正念溝通的「捨棄舊習」 ,活出生命力量

圖:網上圖片

面對世紀疫情,我與Fr.Chris合著《非暴力正念溝通——活出生命力量》及舉辦相關工作坊。過程中,我們深入探討正念與非暴力溝通之間的異同,「捨棄舊習(Unlearning) 」是其中一個重點。

Fr. Chris 說我們都慣於「學習(learning)」,我們所有人都知道如何學習,因為我們在學校學習了如何學習,然後亦帶著這種思想模式去學習其他東西。有些人很努力去學習非暴力溝通,很用心去學習、記憶,以慣常的方式運作,沒有從舊的框框中跳出來,仍被自己的舊系統所綑綁,因此學習不到非暴力溝通的精髓。所以我們需要放下學習的部分。

關於捨棄舊習,我們一般人都不熟悉,我們不知道如何捨棄舊習,因它與學習的導向不相同。可是,如果我們想成為真正的正念修習者或非暴力溝通的實踐者,我們便需要放下所執著的東西。—旦我們修習正念或實踐非暴力溝通,我們就會開始看見我們的慣性反應模式,體會它們對生命流動的障礙。非暴力溝通及正念之美,是把那些過去所學的,對生命再沒有幫助的東西捨棄。

不論正念還是非暴力溝通,都不強調要學甚麼,因為當中「所要學的」都是我們與生俱來,本來就會,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所以沒有甚麼東西要學。非暴力溝通創辦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Marshall B. Rosenberg)説非暴力溝通並非一種新的語言,它是我們一出生就會說的語言,也是我們唯一知道的、會説的一種語言:當BB需要甚麽東西時,他們會哭;當需要得到滿足後,他們會微笑。就是這麼簡單,這是嬰孩會做的事。這簡單的語言,我們早已認識它,只是我們忘記了,因為我們學習了其他的語言。我們後來學習的語言,不論在思想和說話上都充滿判斷。帶著正念,細心覺察,我們會發現,我們時時刻刻都在判斷。捨棄舊習是正念與非暴力溝通非常重要的修習,兩者強調不是學習技巧,或學習新語言,而是要捨棄、放下,捨棄舊習慣,放下舊模式,不是取,而是捨!非暴力溝通就是捨棄後天學回來的判斷的說話、思想,正念就是捨棄無意識的慣性反應。活出非暴力溝通和正念其中一個面向便是捨棄我們的舊習慣。

一天,我與我的學習伙伴Shyla分享正念與非暴力溝通對我生命的影響時,分享過後,我忽然哈哈大笑,因為我有個大發現:「Shyla,妳留意到嗎?我一直在說我從正念和非暴力溝通中『學習』了甚麼,卻沒有提及任何我『捨』了甚麼?妳看,我的意識多麼綑綁在『學習』中呢!」捨棄舊習真的不是我們所熟悉的!之後,我安靜下來,沉思自己多年來捨棄了甚麼?我從意圖、注意力、行為、說話、思想信念這幾方面去觀察,有很多發現。由於篇幅有限,我每項只列舉一點。

一、意圖

捨棄「不理會意圖」的慣性——以往做事,很少留意自己的意圖,對意圖的感覺是模糊的。現在,很重視自己做任何的意圖,因為意圖來自我們的內在,它引導著我們說話、行動,如果沒有意識選擇意圖,我們就會順從無意識的慣性而反應。

二、注意力

捨棄「外在」——我們從小便被教導去聆聽其他人,要迎合外在的標準、價值、規條,把焦點放在我們自身以外的地方,卻鮮少留意、關心自己內在的生命——當下的身體知覺,內心感受,思想念頭,內在渴求與需要。現在,時刻問自己:「我當下內在活生生的生命是甚麼?」及「對方此刻內在活生生的生命是甚麼?」這一問,我重新又與生命連結上。

三、行為

捨棄「不允許不完美」的做事方式——因為要做到完美,所以要不停地做事,不停在學習。現在,承認自己的限制、不足,允許自己不完美,嘗試欣賞不完美部份。

四、說話

捨棄「判斷式語言」——那些標籤、批評、沒選擇、令人產生羞愧的話,令身體收縮的話,與自己、他人失去連結的話,聽上去自己都不享受的話,覺察到時,便放下,改而說那些能與人心連心的話。

五、思想信念

捨棄「認同任何貶抑自己、他人的信念」——當「不夠好」、「不足夠」、「不值得」、「有缺陷」、「要改善」等思想信念出現時,我不再認同它了,對它微笑,放下了。

捨棄舊習是重要的,因為當我們開始捨棄舊習,我們便開始發現!發現生命很多寶貴美麗的東西,我們一直在往外尋找,它們卻早已經存在那裏,等待我們去發現!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