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共融社會】英國設計師創黑人髮型頭像表情符號 以推廣黑人文化歷史

英國倫敦有一群年輕的非裔設計師認為,通用的4,000多個表情符號(Emojis),未能好好代表黑人的髮型,於是設計出「爆炸頭」(Afro)、串珠辮子、粟米頭(Cornrows)和雷鬼頭(Dreadlocks)四款黑人頭像表情符號,爭取獲得正式採用,讓世界各地更多人認識黑人和多種族人士的髮型,以至背後的歷史文化。

倫敦一間名為RISE.365的社會企業與當地一間公關廣告公司合作,創作出四款非裔人士髮型的新表情符號,並計劃明年4月將符號呈交美國加州的Unicode,爭取成為通用的表情符號。Rise.365 呼籲大家多在社交媒體平台和搜尋器鍵入「Afro hair」作搜尋 ,增加有關字詞在網絡上的「需求」,因為Unicode會參考網民需求而決定引入哪些新的表情符號。

這個行動得到十分熱烈的迴響。Spice Girl的Mel B在臉書上呼籲大家在「黑人歷史關注月」支持這四個表情符號。

根據RISE.365的意見調查,六成受訪者曾經因為個人的髮型而遭受歧視。另一項調查亦顯示,受訪黑人女性有66%會為工作面試而改變髮型。非裔人的頭髮質感精糙,往往被視為不專業、不整潔和難看,在英國稱為「髮質主義」(Texturism),是一種歧視形式。

英國傳媒不時報道「髮型歧視」個案:曾有非裔女子在服裝店工作期間被經理斥令回家,理由是她束的辮子不符合經理的標準。有黑人選擇戴上「工作假髮」上班,試圖「融入和減少摩擦」。也有非裔學生說,學校有禁止「極端」髮型的規定,非典型的髮型被視為「黑幫髮型」。

參與設計表情符號的雲妮達(Vanita Brown)在傳媒訪問中說,一直沒有表情符號代表非裔人的髮型,是因為主流的審美觀以歐洲白人的標準為本。而且,市場上的資料圖片庫也缺乏能夠代表非裔人士的圖片。

行動發起人奧莉菲亞(Olivia Mushigo)說,這次行動對她來說別具意義,因為她的弟弟曾經因為髮型遇到不公平待遇。她強調黑人,以至其他種族人士的髮型是多樣的,很難用四款設計概括。她期望新的表情符號能夠發揮作用,提升黑人在數碼世界裡的代表性。Rise.365的Joyclen Brodie-Mends Buffong說,黑人的髮型背後有其歷史文化,希望這次行動能讓大家就消除定型展開對話。

行動設有學生工作坊,由學生畫出自己想呈現的髮型和形象。參與的學生查域士(Chavez)說,黑人的頭髮在學校往往成為話題,令他感覺自己是「異類」。

表情符號90年代最先在日本出現,隨著智能手機和短訊普及,表情符號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一直以來都有很多社群對表情符號的代表性提出意見。

Apple在2015年推出了300個新的表情符號,加入多個種族和專業,回應一些用戶的不滿。
Apple在2015年推出了300個新的表情符號,加入多個種族和專業,回應一些用戶的不滿。

RISE.365的宗旨為凝聚年輕人,推動他們作出社會轉變。該機構逢星期六會營運社區雜貨店,廉價供應營養食品,並且向有需要的年輕人提供輔導、師友計劃指導和技能培訓等。

美國紐約市的人權委員會於2019年公佈指引,禁止企業、學校和公共地方有歧視黑人常見髮型的政策,違者屬種族歧視,會面臨高達25萬美元的罰款。負責撰寫禁止「髮型歧視」指引的委員會成員桑德斯 (Brittny Saunders)和戈登 (Demoya Gordon)表示,她們都有遭受「髮型歧視」的經歷。

桑德斯(左)說上班時會把頭髮拉直,戈登不諱言會對髮型自我審查:「我去律師事務所應徵時,預料他們會對黑人女性有懷疑,若然加上Dreadlock頭,相信被視為『不專業』的可能性更高。」(圖片來源:Alicia McCauley)
桑德斯(左)說上班時會把頭髮拉直,戈登不諱言會對髮型自我審查:「我去律師事務所應徵時,預料他們會對黑人女性有懷疑,若然加上Dreadlock頭,相信被視為『不專業』的可能性更高。」(圖片來源:Alicia McCauley)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過去56年每星期四在酒吧相聚的老朋友。圖片來源:BBC

【生活智庫】英國謝菲爾德六位老朋友 56年來每周相聚淺酌輕談

白天鵝酒吧位處英國謝菲爾德(Sheffield)市以南5公里,星期四晚上,店內播放著Cliff Richard、Rick Astley等60至80年代的流行金曲,在酒吧一角,有六位年過80的老朋友圍坐,一邊飲酒,一邊談天說地。今年是他們每周一聚的第56個年頭,在這網絡世代,他們堅持見面相聚的熱情教人嘖嘖稱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