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活一番專訪】放棄大學教職到農村辦學,再成為正心教練,許國輝博士醉心兒童到黃金齡教育,認為人最需要學習「心在那裡」……

有一種快樂

「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人生猶如一根劃燃的火柴,要使自己發出更多的光和熱,沒有中途的暫停。」

2005年許國輝博士「提早退休」離開教育學院(現為香港教育大學)。他效法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做一個有抱負、有決心和有行動的人。許國輝博士孑然一身跑到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在學校蹲點蹲了三年,並在2009年四川大地震後,在當地積極展開心靈和生命教育。許博士醉心教育,義無反顧,不單期間分文不取,身體更面對沉重的壓力負荷。許博士在2017年因中風,緊急返港急救。「我覺得自己可以活過來,等如有了第二生命,要好好珍惜和思考怎樣用這第二生命。」

許國輝在內地推動教育改革12年,碩果纍纍,以實幹的方式摸索出一個「知識扶貧」的模式來。他在甘肅省學校和社區建立學習型組織,促進香港和內地教育人員的交流。他又在四川大地震後,特別開展了心靈和生命教育,並在四川省大邑縣創設活知識幼兒園和兒童博物館。

許國輝博士在四川破天荒地創立一所兒童博物館,讓兒童體驗「遊戲中學習」,透過不同官感接觸來學習。
許國輝博士在四川創立的幼稚園,也有教導分類回收,讓孩子學習愛惜地球資源。

人生新篇章 重新出發

許國輝博士為了推動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理念,他不單投入自己的資金,還押上自己的健康。「我在涇州時,好聽就是掌舵人,其實是『一腳踢』,甚麼都要我來做。」就在這樣資源困窘的境況下,加上期後在四川大地震災區推行心靈和生命教育所承受的壓力,許國輝博士病倒了。因為中風,許博士緊急回港就醫,也展開了他人生的一個新篇章。

許博士病癒後,立志改變生活模式和能態度,雖然他對「學習」仍然「執迷不悟」,他笑言:「我真的很喜歡學習,希望這樣可以預防老人痴呆。」他曾往美國、新加坡、愛爾蘭、印度和夏威夷等地學習禪修、正念、瑜伽和冥想,當中試過九天「禁語」,完全不說話,令他大有得著。

最緊要有「心」

經過一番學習和摸索後,許博士創立了「正心薈」,鼓勵人要聆聽自己的心,這位教育專家說:「我們的教育制度完全缺乏感情教育,所以老師都不懂教。」許博士認為情緒能力是人類生存基本技能,「現在連機械人都要學習情緒!」在香港成長的許博士對香港教育制度不免有點「愛之深,責之切」。「香港現成的九年強迫教育制度實在不合時宜,每位家長或每個家庭也有能力和責任為孩子度身訂造『在家教育(home schooling)』,只是大家覺醒不足。」

許博鼓勵大家由最簡單的事情做起,來關心自己的「心」,就是開始寫「好心情日記」,將好的事件和當中的感受記錄下來,「當你不如意時看到這本日記,你便不會想跳樓。」

正念日記有助保持情緒平衡。

長壽,是福?是禍?

熱愛學習的許博士也努力研究一個新課題——「黃金齡」,世界各地幾乎無例外地,人越來越長壽。隨着科技的發展,醫療衛生的改善,工作性質的演變,生活習慣的轉化,人類壽命比上一世紀有顯著的上升。過去200年,平均每10年便增加2歲以上。

今天,一個出生在經濟發達國家的孩子有50%機會活到105歲,與之相比,如果這個孩子出生在一個世紀以前,他活到105歲的機會還不到1%。如果你現在20歲,那麼你會有50%的概率活到100歲以上;如果你現在40歲,你有50%的概率活到95歲以上;如果你現在60歲,你有50%的概率活到90歲以上。

中國人長久以來,均渴想長壽,甚至長生不老,但現實是長壽帶來很多挑戰,甚至是問題。簡單一想,已經想到一些,例如,財力不足應付長壽需要,導致退休年齡後還需工作,還有科技及社會變遷衝擊就業生態,令已退休人士無法重新投入勞動市場。

許博士和社會企業家謝家駒正推動「百歲人生」項目,「人愈來愈長命,退休之後可能還能活躍四十、五十年,我們鼓勵銀髮族改變思維,為自己累積無形資產,找方法活出精彩人生。」

這個計劃鼓勵退休人士透過社會創新方法,實踐社會項目,為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終生學習 最佳榜樣

「做到老,學到老」本來已經是耳熟能詳的諺語。後來又有終生學習一詞,在現今社會,終生學習是絕對的需要,而許博士可算是其最標榜的榜樣。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