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新聞脈搏】一條粟米、一個盒子、一頭妖怪,如何讓我們了解到糧食、貧窮、氣候變化等問題?樂施會推動本地童趣繪本創作,引發小朋友同理心,關懷弱勢!

樂施會策劃「世界小小公民」教育繪本,該會教育經理蘇培健(後排左),聯同三位繪本作者蘇美智(後排右)、楊瑾(前排左)和陳凌軒(前排右)一起分享繪本創作心得。四人同為父母,對小朋友的世界有真切、深刻的體會。

「一粒沙裏見世界,一朵花裏見天國。」這是英國詩人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著名詩句,用來形容兒童繪本,其實也頗切合。繪本,就是以精簡的文字和漂亮的畫像,吸引小朋友閱讀,藉著言簡意賅的內容,啟發他們思考。

香港樂施會早前策動「賽馬會『世界小小公民』教育計劃」,請來多位本地作家和畫家,「貼地」創作出屬於香港的教育繪本,帶出不同議題,故事更採用妖怪、粟米和盒子這些有趣「角色」設定,引發小朋友的好奇心打開一看,由此打開他們關心世界的視窗。

「繪本其實用不著說些甚麼大道理,只須將一些平常事情扼要地道出來,配以小朋友明白的文字和圖像便行。」樂施會教育經理蘇培健(Stanley)表示,策劃製作今次的「世界小小公民」教育繪本,就是希望透過兒童喜愛的繪本文字和圖畫,觸動他們的關注和同理心。

陳凌軒(左)創作的《妖怪吃掉我的家》談及氣候變化,楊瑾創(右)作的《風吹過,粟米田》則探討糧食公義,讓小朋友藉繪本了解這些世界性議題。

首批推出的三本繪本,分別為探討全球糧食問題的《風吹過,粟米田》、關注氣候變化的《妖怪吃掉我的家》,以及描繪香港貧窮劏房家庭的《神奇小盒子》。Stanley表示,繪本所觸及的議題,其實常常在電視、網絡新聞中出現,「但又會否吸引到小朋友留意呢?」我們常常說要培養小朋友成為世界公民,但光說道理,他們未必明白。從繪本入手,相信會是一個好方法。

「為何選擇以粟米做主角?因為小朋友對白飯興趣不大!」創作《風吹過,粟米田》的楊瑾女士笑言她的「選角」緣起。「在香港也有農夫種植粟米,外國更多,我相信很切合故事的全球糧食公義議題。」書中的粟米,隨風飄到世界各地,帶出世界各地小孩子與粟米的故事,楊瑾認為糧食議題,不只是惜食惜福,背後還連帶著貧窮、不平等、戰爭、大自然遭受破壞等種種問題。「小小一條粟米,對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意義。希望大小朋友看後,也有各自不同的啟發。」

另一本《妖怪吃掉我的家》講述全球氣候變化,作者陳凌軒女士(Adeline)認為這是一個大議題,創作期間遇上不少困難。「如何將議題濃縮、形象化,讓小朋友更易明白,這確實不容易!」最後她和繪畫家以象徵氣候變化的「妖怪」當主角,「它」四出破壞農田和城市,書中小主角後來發現「妖怪」的出現竟和人類有關!「繪本的吸引力在於其形象化、象徵化。出色的繪本,可讓小朋友容易代入故事中,讀後亦能啟發他們思考。」書末談到我們可以作出改變,有望打敗妖怪,亦為小讀者注入希望,改變由自身做起。

蘇美智的《神奇小盒子》探討香港的劏房情況,背後帶出樂施會一直關注的貧窮議題。

《神奇小盒子》將場景回到香港,以盒子來形容劏房,帶出本地貧窮問題。作者蘇美智女士和繪畫家為此多次探訪劏房戶兒童,書中很多情節也取自真人真事。「對住在劏房的兒童來說,睡床就是他們從早到晚活動的地方:他們在那裏玩耍、吃飯、看電視、做功課。」而窗外的蟑螂、老鼠,在書中小主角眼中就是「野外動物」,讀後確令人心酸。惟蘇美智不想只是揭示問題,「我認為繪本有一份道德責任,無論談及甚麼議題,都要讓小朋友看到希望。」故事中的劏房一家三口,每晚都會一同睡一頓甜美的覺,發一個甜美的夢。這不是甚麼卑微願望,而是在有限之中看見未來的種種可能。正如威廉布萊克在緊接「一粒沙裏見世界,一朵花裏見天國」後的詩句,便是「手掌裏盛住無限,一剎那便是永恆」。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

【生活智庫】肯尼亞人象衝突 竟靠蜜蜂化解

大象雖然是受到保育的物種,但在印度、斯里蘭卡或東南亞一些地區,卻不時發生人象衝突,引致人命和大象傷亡。在東非的肯尼亞也不例外,但保育大象組織為當地農民提供了一個特別的解決方案,就是利用非洲蜜蜂來嚇阻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