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tomize Consent Preferences

We use cookies to help you navigate efficiently and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s. You will find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all cookies under each consent category below.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enabling the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site. ... 

Always Active

Necessary cookies are required to enable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is site, such as providing secure log-in or adjusting your consent preferences. These cookies do not store any personally identifiable data.

No cookies to display.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ing feedback,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such a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No cookies to display.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No cookies to display.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customized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the pages you visited previously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d campaigns.

No cookies to display.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生命啟廸】將解剖課移師戶外進行! 大體老師和家人這樣給港大醫科生授課…

IMG_4274_w

2017年3月3日下午,近百名二年級醫科生聚集在戶外空地上課。這一課不僅是解剖學,也是思索生死的人文課。3月3日為港大遺體捐贈日,取其三三不盡之意,宣揚「大體老師」跨越生命界限,延續知識傳播的大學精神。香港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陳立基醫生特意選取當日,將解剖課移師到黃克競樓平台進行,令公眾及其他港大學生能共同參與這寶貴的一課。

陳教授解釋地上24張大白畫紙就是解剖床,「這跟解剖室裡24張鐵床的排列一模一樣,躺在鐵床上的便是大體老師(捐贈予醫科學生學習的遺體)。」生死教育藝術工作坊「我的大體」的導師Pearl邀請參加者「充當」大體老師,躺在白紙上,讓Pearl為他們勾畫出身軀的線條,然後參加者再在自己的大體上畫出他們對生死的看法:自己帶著甚麼離開世界,又為世界留下了甚麼?

工作坊參加者各有故事,有兩度經歷至親離世的過來人、有醫科學生、有刻意前來認識大體老師的本地人、也有湊巧路經的上海遊客,他們都暫且停下腳步,躺著、凝視和描繪自己的大體,思索何謂生?何謂死?感受大體老師的偉大和無私。

從上海來港旅遊的Minnie帶著小女兒路過,即場參加了工作坊,一邊繪畫自己的大體時,一邊跟小女兒解說自己帶著感恩辭世。不擔心跟小孩談死亡會嚇怕她嗎?Minnie神態自若地說:「死亡是必然的事,小孩子也應該要認識;我告訴女兒,若我要離去,我希望留下一個更廣闊的天空,讓她無憂無慮去闖蕩。」

IMG_4166
Minnie與小女兒一起創作自己死後的大體;面對死亡,毫無忌諱。
IMG_4198
港大遺體捐贈計劃執行主任Edith向參加者,包括小朋友,講解「大體老師」計劃。

相比Minnie,梅太的大體可能更色彩斑斕一點,但與她的經歷卻不甚相稱。廿多年前,梅太的丈夫和十歲大的女兒先後在兩年間離世,她曾經哭乾眼淚,甚至憤怒填胸。為了幫助自己,她既看書又上課,認識和理解自己因喪親而產生的情緒反應。走出陰霾後,她通過自身經歷,以贐明會義工身份,陪伴喪親者走過悲痛的路。

IMG_0281
梅太寫下推動自己努力生存的信念和目標:「以生命影響生命!」

同樣因為「自救」而學習生死教育的還有Pearl。當年任教特殊學校的Pearl因學生突然死亡被嚇得手足無措,驚覺「原來自己讀咁多書都唔識處理死亡。」為了回答「人生是甚麼?尤其是她的學生都是嚴重弱智的……」,她到醫院院牧部當義工,也出國深造。她成功引進「以人為本」的特殊教育方法,改變了香港特殊教育的向導。現在她走入社區,透過藝術,引領人們將對死亡最深層的看法表達出來,理解「死」,從而明白「生」。

IMG_4224
有市民有意成為大體老師,因此特意來參加工作坊,希望了解更多。

經過了兩小時,平台上躺著24位截然不同的「大體老師」,有的色彩斑斕,有的只有不同層次的黑、有的線條簡單,有的心臟及肌肉紋理齊備。近百位醫科學生陸續到來,陳教授開始講學,他請學生們靜靜觀察面前的大體老師,然後寫出感言。陳教授強調醫學人文科的重要性:「來到港大醫學院的都是尖子,當然好叻,學習了很多知識,但認識與明白之間往往隔著一條鴻溝;就像英文字see,很多時,他們看到了病人的病,卻不明白病人要的不只是藥,還有體恤和關心。」

IMG_4266
醫科生們對大體老師寫下由衷心聲。
IMG_4287
陳立基教授細心閱讀學生的反思感言。

二年級醫科生黃同學感謝大體老師的付出:「若不是偉大的大體老師願意無私奉獻,我們便沒有這些學習機會;大體老師讓我體會到死亡並不黑暗和恐怖,反而是光明且充滿色彩。」另一位二年級同學Eric在課堂後仍感到戚戚然。「今天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些一直也知道的事情,我想像自己是白紙(解剖枱)上的大體老師,心裡突然很驚,才體會到他們的勇敢。」Eric希望自己將來不要只做一個醫病機器,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懂得體貼病人的醫生。

這堂特別的解剖課以別有意思的告別儀式作結,四位學生代表將一幅「大體大德」的幡子蓋在大體老師身上,透過靜默,公開感謝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大體老師和家屬的無私奉獻。

IMG_4300 IMG_4304 IMG_4308

孔子曾說:「未知生,焉知死。」;思考死亡,也許令我們發現生命更多。相信先聖的意思,就是希望我們多思考生命。人只能活一次,多歹也要好好活一番!帶著滿足離開,留下美好給世界!

港大遺體捐贈計劃「大體老師」網頁:www.med.hku.hk/bdp

更多相片

分享這篇文章

相關文章